服务价格管理

律师解答(132)

请问律师

你好!建议你看下最高人民法院法发布的《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有关条款。 第一条  在零售、住宿、餐饮、健身、出行、理发、美容、培训、养老、旅游等生活消费领域,经营者收取预付款后多次或者持续向消费者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产生的纠纷适用本解释。 刚!法释〔2025〕4号司法解释来了,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全文) 最高裁判实务 2025年03月14日 19:14 山东 201人 投稿商务合作微信:SZ2020TJ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编者按:我们整理了法律全行业合同范本1000套,放在百度网盘共享方便各位学习。向本公众号发送“合同范本”即可免费提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24年11月18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3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3月13日 法释〔2025〕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4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32次会议通过,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为正确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  在零售、住宿、餐饮、健身、出行、理发、美容、培训、养老、旅游等生活消费领域,经营者收取预付款后多次或者持续向消费者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产生的纠纷适用本解释。 第二条  不记名预付卡的持卡人起诉请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记名预付卡的实际持卡人与预付卡记载的持卡人不一致,但提供其系合法持卡人的初步证据,起诉请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消费者提供其与经营者存在预付式消费合同关系的其他初步证据,起诉请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条  监护人与经营者订立预付式消费合同,约定由经营者向被监护人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监护人因预付式消费合同纠纷以被监护人名义起诉,请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向监护人释明应以其本人名义起诉。 被监护人因接受商品或者服务权益受到损害,起诉请求经营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四条  经营者允许他人使用其营业执照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使用其名义与消费者订立预付式消费合同,消费者请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经营者以其并非实际经营者为由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对其抗辩不予支持。 第五条  同一品牌商业特许经营体系内企业标志或者注册商标使用权的特许人与消费者订立预付式消费合同,消费者因权益受到损害请求被特许人承担民事责任,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被特许人事先同意承担预付式消费合同义务; (二)被特许人事后追认预付式消费合同; (三)特许经营合同约定消费者可以直接请求被特许人向其履行债务; (四)被特许人的行为使消费者有理由相信其受预付式消费合同约束。 消费者与被特许人订立预付式消费合同后,因权益受到损害请求特许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参照适用前款规定。 不存在前两款规定情形,但特许人对消费者损失产生或者扩大有过错,消费者请求特许人根据其过错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六条  商场场地出租者未要求租赁商场场地的经营者提供经营资质证明、营业执照,致使不具有资质的经营者租赁其场地收取消费者预付款并造成消费者损失,消费者请求场地出租者根据其过错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场地出租者承担赔偿责任后,向租赁商场场地的经营者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七条  经营者收取预付款后因经营困难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及时依法清算。经营者依法应当清算但未及时进行清算,造成消费者损失,消费者请求经营者的清算义务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八条  经营者未与消费者就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履行方式等内容订立书面合同或者虽订立书面合同但对合同内容约定不明,依照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第五百一十一条等规定对合同内容可以作出两种以上解释,消费者主张就合同内容作出对其有利的解释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九条  消费者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等法律规定,主张经营者提供的下列格式条款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排除消费者依法解除合同或者请求返还预付款的权利; (二)不合理地限制消费者转让预付式消费合同债权; (三)约定消费者遗失记名预付卡后不补办; (四)约定经营者有权单方变更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价款、种类、质量、数量等合同实质性内容; (五)免除经营者对所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瑕疵担保责任或者造成消费者损失的赔偿责任; (六)约定的解决争议方法不合理增加消费者维权成本; (七)存在其他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情形。 ...展开
用户:匿名 消费者维权 | 2025-03-24 12:18:11

朋友之间饭局间打架受伤,掉了三颗牙,嘴唇缝了四针。

你好! ⭕️人身损害赔偿问题,如果协商不成诉讼到法院由法院裁判的话,法院将按照以下项目,实际发生了那项赔哪项,每个项目实际金额发生多少就判多少。这些项目发生额分别计算出来,加一起为赔偿总额,该总额乘以侵权人的责任比例(过错程度),即是侵权方应赔偿的金额。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注意:这些赔偿项目是发生哪些项目,赔偿哪些项目,没有产生的项目就不赔偿。不必要的或过度治疗的费用,有可能被裁判由“受害人”方自己承担。 这里每个项目需要什么证据、材料支持,具体怎么计算,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中有比较详细规定。 强调一下:民事赔偿的原则是“赔偿实际损失”,或称“损失填平”,就是赔偿的都是法定的且实际损失,而不能赚超过损失的钱。这是说法院判,如果能协商解决的话,多点儿少点只要自愿,没有威胁、强迫,没有敲诈勒索,就尊重当事人意愿。 ...展开
用户:匿名 其他 | 2025-03-23 10:11:18

交通事故对方车辆全责,我行人医疗费能否要求对方及保险公司垫付

你好!可以要求垫付,但我没有看到强制垫付的规定。 ⭕️人身损害赔偿问题,如果协商不成诉讼到法院由法院裁判的话,法院将按照以下项目,实际发生了那项赔哪项,每个项目实际金额发生多少就判多少。这些项目发生额分别计算出来,加一起为赔偿总额,该总额乘以侵权人的责任比例(过错程度),即是侵权方应赔偿的金额。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注意:这些赔偿项目是发生哪些项目,赔偿哪些项目,没有产生的项目就不赔偿。不必要的或过度治疗的费用,有可能被裁判由“受害人”方自己承担。 这里每个项目需要什么证据、材料支持,具体怎么计算,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中有比较详细规定。 强调一下:民事赔偿的原则是“赔偿实际损失”,或称“损失填平”,就是赔偿的都是法定的且实际损失,而不能赚超过损失的钱。这是说法院判,如果能协商解决的话,多点儿少点只要自愿,没有威胁、强迫,没有敲诈勒索,就尊重当事人意愿。 ...展开
用户:匿名 交通肇事 | 2025-03-16 15:08:52

首付是我贷款是她,房子只写她,怎么判

你好!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你们双方何事登记结婚、结婚后共同生活多久离婚、双方是否有婚前、婚后财产约定,剩余贷款是一方财产归还还是用夫妻共同财产归还等。 对于婚前你的出资,如果没有约定,则视为你方对对方的赠与,将可能被参照彩礼的有关规定处理(见下面1.);关于婚后共同还贷部分的处理,可以参考的司法解释条款如下(见下面的2.)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五条 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人民法院认定彩礼数额是否过高,应当综合考虑彩礼给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 第六条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七十八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不动产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不动产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展开
用户:匿名 结婚离婚 | 2025-02-22 16:03:39
仅显示10条最新解答